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15年第6期文章
  • 希氏束旁路冷冻消融15例分析

    目的观察希氏束旁路导管冷冻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经冷冻消融治疗的希氏束旁路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例15例,其中显性希氏束旁路6例,5例由外院经电生理检查确认为希氏束旁路放弃消融或经消融失败后转来我院.所有病例采用-25℃冷冻标测确认为有效靶点,-60℃冷冻消融,以消融成功靶点记录到希氏束电位来确定为希氏束旁路.结果15例病例有效靶点均记录到清晰的希氏束电位,靶点......

    作者:徐强;俞坚武;钱琳艳;王云帆;洪银维;王慧;王利宏;屈百鸣 刊期: 2015- 06

  • 微信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缝隙转诊及抢救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探讨微信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缝隙转诊及抢救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通过微信群联系,将2014年从基层医院转至我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微信群组(n=46)和对照组(n=40),比较两组的标准化抢救流程的完成情况及主要心血管并发症.结果心电图完成率及术前药物服用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手续完成率、急诊手术送达率及入院90分钟内闭塞血管开通率微信群组(78.3%、6......

    作者:杨冬梅;朱良枫;陈子红;朱玲雅;唐关敏;翟昌林 刊期: 2015- 06

  • Localization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from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s(PVCs)mayarisefromtheendocardial,midmyocardial,orepicardialsurfacesineithertherightorleftventricle.Whilethe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RVOT)isthemostcommonsiteforidiop......

    作者:童鸿 刊期: 2015- 06

  • 起源于肺动脉窦室性期前收缩射频导管消融2例

    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常见(约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60%~70%),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安全有效,但起源于肺动脉窦的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消融较少见.近期我院成功消融2例起源于肺动脉窦的室性期前收缩,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陈光毅;刘黎;李晓伟;周德璞;刘成梅;林佳选;李岳春;林加锋 刊期: 2015- 06

  • 心律失常的昼夜节律与生物钟研究进展

    生物体组织器官的活动呈现24h的周期性振荡称作昼夜节律.在分子水平,昼夜节律通过高度保守的转录水平反馈环路进行调控,整合时钟输入信号.中枢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时相受外界刺激影响的因子称为授时因子,与外界环境同步化,控制下游钟基因表达.心血管系统的多项生理信号指标也呈昼夜节律分布,每天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也有集中趋势.本文就生物钟机制以及心律失常、心电参数、离子通道等的昼夜变化规律综述如下.......

    作者:林瑞;童茂清;郭勇娟;陈晓敏 刊期: 2015- 06

  • 间隔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和无创定位诊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常由折返机制所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能明确诊断、分型及定位,则其治愈率达98%以上.临床上大约30%的旁路位于间隔部位,但是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旁路接近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左右后间隔旁路不易鉴别等特点,因而间隔房室旁路成为旁路定位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就PSVT中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AVRT)相关的间隔旁路的解剖、电生理特征和体表及食管......

    作者:郭勇娟;李忠杰 刊期: 2015- 06

  • 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在我国,动态血压监测从无到有、由粗放转精细已经走过了20余年.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因而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血压整体情况.为使动态血压监测的操作及诊断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更加规范,并在高血压病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组织省内从事该项检查的相关专家多次讨论,拟定了浙江省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以促进临床实践中......

    作者: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刊期: 2015- 06

  • Niagara瀑布样T波与交感电风暴

    在临床上,我们见到许多患者心电图中的T波出现了显著改变,其中以巨大倒置的T波为典型.巨大倒置的T波是指体表心电图中T波出现倒置,且振幅>1.0mV,部分甚至可达2.0mV以上.巨大倒置的T波可依据其形态特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T波基底部较宽、两肢不对称的巨大倒置T波,伴有Q-TC间期的延长,我们称为Niagara瀑布样T波,此类T波常出现在一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上;另一类则呈T波基底部较窄、两......

    作者:吴岳平 刊期: 2015- 06

  • 特发性J波在预警心脏性猝死中的意义

    J波是指心电图上J点抬高≥0.1mV、时间≥20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又称为Osborn波,常见的原因有低温、高钙血症、神经源性疾病和早复极综合征等.特发性J波是指未发现心脏疾病,也非低温、高钙血症或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J波,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指标,常反复发生.......

    作者:项美香;叶沈锋 刊期: 2015- 06

  • Lambda波,一种猝死高危的心电图标志?

    心脏性猝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每年大约54.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已预防了大量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但是由于许多患者的首发症状即为恶性的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如何预测猝死的高危患者成为了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许多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特殊标志已经被人们熟知,包括Brugada波、Episilon波、特发性Os-born波、早复极波等......

    作者:陈柯萍;王磊 刊期: 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