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13年第5期文章
  • Toll 样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因子的参与及脂质的氧化作用[1],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炎症因子的升高[2],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来自体内微生物和宿主来源的病原体相关分子结构(PAMP),并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炎症及血管再生。通过对TLR的调节可以干预机体炎症因子的分泌......

    作者:许逸飞;朱敏;蔡宏文;叶武;黄兆铨;毛威 刊期: 2013- 05

  • 酷似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室性心动过速

    刘医师(住院医师)今天教学查房的患者,男性,78岁,因“腹胀、恶心、呃逆、肩部疼痛3d”入院。体检:T36.7℃,P130次/min,R20次/min,BP90/66mmHg。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位于左锁骨中线外1.0cm,未触及震颤。心界左侧扩大,听诊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入院急诊床旁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0.36s......

    作者:蒋勇;安俊华;刘芳 刊期: 2013- 05

  • 《心电与循环》稿约

    ......

    作者: 刊期: 2013- 05

  • 更正启事

    ......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 05

  •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S- P间期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是指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刺激脉冲从食管电极传至心房并开始激动的时间。如双极食管导联中S2脉冲波起始至P2波起始的间距称为S2-P2EB间期,为食管电极至左心房外膜间的传导时间;V1中S2脉冲波起始至P2波顶峰的间距称为S2-P2V1间期,为食管电极至右心房的传导时间。S-P间期不同于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的S-A间期,后者代表心内膜起搏电极局部心房肌至记录电极所在心房......

    作者:范星星;蔡卫勋;李忠杰 刊期: 2013- 05

  • QRS 时间延长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系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的自然死亡,是危险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其死亡病例约占人类总死亡病例的10%~30%,猝死病例的75%、心血管病死亡病例的50%。美国每年发生SCD约18万~>45万,我国每年发生SCD约54.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以上发生SCD),严重地危害了人类健康[1-3]。近年来,虽然SC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了......

    作者:鲁端 刊期: 2013- 05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隶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STEACS主要由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两部分构成,后者80%~90%演变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NQWMI),10%~20%演变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QWMI)。NSTE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刺激下发生......

    作者:孙兴国;庞军 刊期: 2013- 05

  • 干细胞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现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伴随着缺血缺氧引起的大量心肌细胞丢失和功能不全。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与干预的认识越来越明晰,以药物、介入和外科搭桥等为代表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成功挽救了部分心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血运重建策略能够挽救濒死的心肌,但是对于业已发生坏死与凋亡的心肌细胞,仍然是......

    作者:王建安;吴祥;陈涵 刊期: 2013- 05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线索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初始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表现分为:(1)显著的ST段抬高,即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2)无显著的ST段抬高,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依据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与否,NSTEACS又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前者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后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1-3]。......

    作者:吴祥;蔡思宇;叶沈锋 刊期: 2013- 05

  • 针对STEMI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再灌注辅助治疗--介绍与回顾

    1概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已进入再灌注治疗时代,与日臻成熟的再灌注治疗技术和理念相比,其辅助治疗却方兴未艾。STEMI再灌注辅助治疗和再灌注治疗本身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即大程度的挽救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改善长期预后。......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