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17年第6期文章
  • 结扎兔冠状动脉后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早期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结扎兔冠状动脉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早期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对照组、缺血组、梗死组,对照组仅开胸未结扎冠状动脉,其余两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组结扎15min,梗死组结扎90min).对照组分别在开胸前、开胸15、30、60、90min时采血1次;缺血组分别在开胸前、结扎15min时及放松结扎15、45、75min时各采血1次;梗死组......

    作者:沈鹃琴;屈百鸣;管斌亚;林燕;洪宝建 刊期: 2017- 06

  •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究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资料,分析心室起搏的发生率、导管放置深度、起搏的有效性和起搏阈值.结果1617例受检者中,起搏心房组1559(96.41%)例,起搏心室组58例(3.58%).起搏心房组插管深度(40.02±1.39)mm,起搏阈值(15.18±3.83)V.起搏心室组插管深度(39.67±2.15)......

    作者:王慧;李忠杰;屈百鸣 刊期: 2017- 06

  • 《思考心电图之155》

    ......

    作者: 刊期: 2017- 06

  • 《思考心电图之154》答案

    本例心电图可见3次明确的窦性搏动(R1、R9及R19),QRS波群起始粗钝,P-R间期及QRS形态略有不同,呈类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为不同程度的心室预激(B型),心动过速时QRS时间增宽,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形态略有不同,与窦性激动时起始一致,频率不规则,但每个QRS波群前均可见相关P′波,每阵持续数次搏动后自动终止,考虑房性心动过速伴不同程度预激,频率明显不等提示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叶沈锋 刊期: 2017- 06

  • Challeng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from the left ventricular summit

    Idiopathicventriculararrhythmias(VAs)canarisefromtheepicardialsurfaceoftheleftventricle(LV).ThemostcommonsiteoforiginsofidiopathicepicardialVAsistheLVsummitthatanatomicallyliessuperiortotheaorticporti......

    作者:童鸿 刊期: 2017- 06

  • 左右冠窦交界处单点消融终止5种形态室性期前收缩1例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右心室流出道(RⅤOT)室性心律失常经RⅤOT多个传导通路或多突破口现象并非少见,术中往往需要多位点消融方可成功.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左心室流出道(LⅤ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经RⅤOT优先传导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1-2].我们也作了相关的研究与报道[3].近期我们对左右心室流出道间多通道传导作了一些研究[4].近来温州市......

    作者:林苗;陈小锋;黄晓芳;林佳选;林加锋 刊期: 2017- 06

  •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交感神经重构在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试图通过神经调控防治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分子机制以及神经重构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磊;廖德宁 刊期: 2017- 06

  • PCSK9抑制剂引领的降脂新时代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LDL-C的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近几十年来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已经成为了共识,然而他汀类药物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的出现填补了这片空白.随着PCSK9抑制剂被证明可以降低LDL-C,这无疑给他汀类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吴楠;陈晓敏 刊期: 2017- 06

  • 室内传导阻滞型心肌梗死

    室内传导阻滞型心肌梗死(IVBMI)系指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和(或)分支传导阻滞等的心肌梗死,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平均发生率约4.73%~10.73%,既可以发生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又可以发生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VBMI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或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和(或)死亡率,进行及时的心肌再灌注等治疗,始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

    作者:鲁端 刊期: 201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