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09年第3期文章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9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及周围组织病变造成激动形成和(或)传出障碍,从而产生窦性心动过缓等各种心律失常,导致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文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

    作者:赵晓妹 刊期: 2009- 03

  • 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可由相应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时心电图的表现却鲜有报道.左主干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是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其发生率低,但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特别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本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发作时相应导联的ST段偏移情况对左主干......

    作者:赵玉香;黄伟剑;林捷;计光 刊期: 2009- 03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血栓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国外多个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窦性心律者增高5~6倍[2].因此如何预防栓塞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目标.华法林能使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减少约2/3[3].本文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视.......

    作者:吴玲玉;殷琪琦 刊期: 2009- 03

  •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特征性心电图分析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病变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40~60岁多见,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不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临床症状少或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而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虞钧芬;刘志亚 刊期: 2009- 03

  • 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心电图分析

    例1患者女性,64岁.因左侧肢体偏瘫1d来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临床诊断:脑梗死.体检:T36.5℃,BP125/85mmHg,R86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刘冬红;杨涛 刊期: 2009- 03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术后发生心室颤动4例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有报道冠状动脉造影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危险,多发生于术中,发生于术后且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者少见.本文旨在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术后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

    作者:李菊香;程应樟;胡建新;吴延庆;姜醒华;吴清华;苏海;程晓曙 刊期: 2009- 03

  • 漂浮电极导管法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ICU中的应用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肺复苏患者是一项非常有临床价值的技术,抢救了不少危重患者的生命.近年来,因漂浮电极导管法操作方便、快速、安全,可在非X线透视下操作,在紧急抢救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颇受临床重视.我院于近年来采用此法进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并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莹 刊期: 2009- 03

  • 胺碘酮抢救心肺复苏中持续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肺复苏过程中,多合并心功能不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一旦发生,须积极处理.除心肺复苏常规步骤外,及时有效处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本文报道胺碘酮对抢救心肺复苏中持续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周冰之;张小蓓;张水英 刊期: 2009- 03

  • 双弯塑形钢丝在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更简捷、实用、安全的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固定起搏的导线定位方法.方法入选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0例采用间隔部心室起搏导线的双弯塑形钢丝定位法,对照组72例采用常规单弯J形钢丝辅助定位法.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导线参数(感知、阈值、阻抗)、间隔部起搏导线定位成功率、心室起搏导线植入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导线脱位情况.结果两种导线定位方法对起搏导线参数无明显影响.两组起......

    作者:吕云;陶四明;张荣华;李易;洪云飞;杨锋;刘屹 刊期: 2009- 03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内皮功能的短期影响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短期桡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分别对33例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手术前后48~72h行右侧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记录静息状态下及反应性充血后的桡动脉内径,计算其反应性充血诱发的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术后桡动脉血流介导的管腔内径扩大较术前小,分别为(1.61±2.20)%、(7.69±5.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作者:蔡海鹏;童鸿;周剑宇;但秋红;邬美翠;赵梅霖 刊期: 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