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策略及疗效评估

    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已发展成为心房颤动有效的根治手段.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不同,消融针对的是心房颤动的发病与维持机制,因而使根治成为可能.研究表明,肺静脉及其周围左心房后壁为心房颤动发病及维持的关键部位.因而,这一区域也是所有心房颤动消融策略的共同干预靶区.目前,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以肺静脉及左心房后壁为干预目标的心房颤动消融术后随访成功率在80%以上.......

    作者:陈晓敏;储慧民 刊期: 2008- 01

  • 不同心房起搏模式对心房颤动治疗的价值探讨

    心律控制在有症状的心房颤动患者中仍然是一个正确选择.控制心律的药物治疗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因此非药物治疗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不同的心房起搏模式在抗心动过缓适应证患者中的应用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尽管技术上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以此防治心房颤动的价值一直存在着争议.......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 刊期: 2008- 01

  • 射频导管消融根治合并多机制房性心律失常的心房颤动1例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是目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主要的策略.但在消融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或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等其他房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由多种机制产生,主要包括缝隙相关性、消融线相关性以及非消融相关性的房性心律失常等.本文报道1例包含多种机制的心房颤动消融根治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储慧民 刊期: 2008- 01

  •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下称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约有25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临床试验中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Framingham心脏研究对于脑卒中危险的评价一致,不行抗栓治疗的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心房颤动使所有年龄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加4~5倍.......

    作者:陈君柱;王兴祥;杨雨民 刊期: 2008- 01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肺静脉的肌袖电位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肺静脉节段性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开始到目前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的线性消融[1-4],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在消融后早期出现心房颤动复发及新发的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研究者的关注[5-8].本文介绍心房颤动消融后心房颤动复发、新发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

    作者:孙勇;樊友启 刊期: 2008- 01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现状与展望

    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发展历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设想来自外科迷宫术的启发.早期Swartz等通过模仿外科手术径线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操作过于复杂、心脏压塞并发症高等缺陷而可行性较差.虽然Swartz的早期探索没有转化为广泛开展的临床实践,但开创了内科通过导管进行心房颤动消融的先河.1994年Haissaguerre等通过精简消融径线,完成了第1例右心房线性消融持续性心房颤动并获得......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08- 01

  • 心房颤动治疗:心率和心律控制

    心房颤动的心率与心律控制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关注点,有关讨论由来已久,但对两种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在争论中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作者:王建安 刊期: 2008- 01

  • 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超过6%[1].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是对照组的2倍,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并发症血栓栓塞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下称脑卒中),发生率在50~59岁组为1.5%,而在80~89岁组为30%[2].Framingham有关心房颤动引起脑卒中危险性的研究显示,非风湿性者是对照组的5.6倍,风湿性瓣膜病者是对照组的17.6倍[3].......

    作者:屈百鸣;赵嫣 刊期: 2008- 01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近年来的热点,随着环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CPVA)术式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此项治疗.消融为双刃剑,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能引起相关的并发症.与其它多数心律失常的消融相比,由于心房颤动消融是一项复杂的心脏电生理操作,所以风险相对较大,并发症多种多样,即使在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中心也在所难免.本文讨论心房颤动消融的各种并发症(尤其那些可能导致长期......

    作者:胡继强;马坚 刊期: 2008- 01

  •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疗效分析

    长期以来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3].随着对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肺静脉及腔静脉局灶起源学说的兴起[4],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的时代已经来临.......

    作者:顾佳宁;刘旭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