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Lev氏病及其心电图特点

    目的报告6例Lev氏病及其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6例高龄晕厥、心电图为单侧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一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均进行常规心内希氏束电图检查,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并确定是否存在双侧束支传导阻滞.结果6例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均位于希浦系(H-V间期).心电图、心内电图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符合Lev氏病,且都植入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熟悉Lev氏病的临床及心电图特征,是其能获及时诊断与治......

    作者:郭继鸿;许原;王立群;张海澄 刊期: 2002- 01

  • 《思考心电图之73》答案

    ......

    作者: 刊期: 2002- 01

  • 思考心电图之74

    ......

    作者: 刊期: 2002- 01

  • ......

    作者:鲁端 刊期: 2002- 01

  • 预激综合征旁道对共存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影响

    王医师(住院医师)本次教学查房的患者为男性,18岁,预激综合征伴反复心悸4年,加重2个月,拟作射频消融术住院.入院后经各种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许原;郭继鸿 刊期: 2002- 01

  •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心室起搏器滞后现象3例

    例1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术前动态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R-R间期>2000ms的达20余次,长为3276ms.植入起搏器后心电图(图1A)VVI起搏,自身心律为心房颤动,心室起搏频率为60次/min,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

    作者: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刊期: 2002- 01

  • 起搏心电图(Ⅱ)VVI起搏心电图

    在美国和欧洲,双腔起搏器占起搏器总植入数量的80%和70%,而VVI起搏器仅占10%.在我国,双腔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仅占30%左右,单腔VVI起搏器的植入仍占起搏器植入总数的60%~70%,因此,VVI起搏器仍是我国当前常应用的起搏器,了解和掌握VVI起搏心电图十分重要.......

    作者:王斌;郭继鸿 刊期: 2002- 01

  • 再谈努力提高心电学文稿附图质量

    心电图附图是心电学文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美观的附图反映作者的思路,同时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1991年,针对创刊十年来来稿附图质量不够理想的实际情况,我刊曾详尽介绍了各类图片的处理要求[1].......

    作者:钱元俭 刊期: 2002- 01

  • 心房脱节与心室脱节

    心房脱节(atrialdissociation)与心室脱节(ventriculardissociation)或称阻滞性心房或心室脱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完全性心房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作者:赵晻 刊期: 2002- 01

  •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试验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认识到自主神经功能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及猝死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迷走神经兴奋有保护和抗心室颤动的作用[1].人们对定量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兴趣日益浓厚,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aroreflexsensitivity,BRS)的相关研究渐受重视.......

    作者:王立群;郭继鸿 刊期: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