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食管心电图对隐匿性预激旁道的诊断和定位的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隐匿性预激旁道的诊断和定位标准.方法观察12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证实的隐匿性预激旁道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改变与旁道诊断定位的关系,并与56例经射频导管消融证实的房室结双径路结果作对照.结果隐匿性旁道的食管心电图示有P'ESO波,R-P'ESO间期≥80ms,无文氏传导现象,但常出现束支传导阻滞,且符合Coumel-Slama定律.如以P'R与P'S波位置......
作者:田福利;安东纪;郭继鸿;张馥 刊期: 2001- 01
-
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旁道折返的少见现象
报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RSVT)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几种少见的旁道电生理特性.例1为一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室扫描示旁道逆向有效不应期260ms,但520~390ms时无逆向传导功能.例2为一慢-慢型房室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一条右侧隐匿性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例3为一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其体表心电图呈典型马海姆纤维型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揭示存在左侧房室隐匿性旁道......
作者:刘庆山;李莉;杨芳;顾复生;梁金锐;黄捷英 刊期: 2001- 01
-
体表心电图、腔内单极电图与单相动作电位测定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离散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用左、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标测、腔内单极电图(UECG)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ECG)3种方法研究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UECG测值(UQ-Td,33±7ms)大于MAP测值(RTd,27±6ms,P<0.01),而小于体表心电图测值(Q-Td,38±7m,P<0.01),即Q-Td>UQ-Td>R-Td,但UQ......
作者:尹德录;刘志华;宋建平;惠杰;王育林;刘明;蒋文平 刊期: 2001- 01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方法观察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并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8.05±8.38ms),与对照组(36.44±4.8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波离散度为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5%,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3.33%.结论P波离散度是预测心房颤动的一个体表心电图新指......
作者:张薇;冯文;郭继鸿 刊期: 2001- 01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任一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mm的17例与压低均<1.0mm的16例的CK-MB值、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前组CK-MB值更高,射血分数减低更显著,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容积更大,造影术示致梗死狭窄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端或呈多支病变.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导联ST段压低≥1.0mm时,其梗死面积较大,会发生较严......
作者:罗海明;张昀昀;王肖龙;杭靖宇;薛小培;张卫星;梁瑞廉 刊期: 2001- 01
-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根据31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48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186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132例),另取健康人11l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每例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无缺血预适应组Q-Tcd(70.47±12.05ms)明显大于缺血预适应组(55.96±10.4lms,P<0.01),缺血预适......
作者:李震;郭乐凌;陈登云;宋爱清 刊期: 2001- 01
-
《思考心电图之69》答案
本图上、中两行示P-P间期0.88~0.97s,频率61~68次/min,夹有QRS波群的P-P间期比不夹有的短0.09s,为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R2提前出现,P-R间期0.42s,较下行P-R间期0.37s长0.05s,其QRS时间达0.14s,较下行QRS波群略宽钝,考虑为窦性P波夺获心室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加重,及在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基础上合并3相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作者: 刊期: 2001- 01
-
思考心电图之70
......
作者: 刊期: 2001- 01
-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人体生理性或病理性应激反应的表现,通常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结果.......
作者:吴祥 刊期: 2001- 01
-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差异性传导可存在于整个心脏传导系统,如顺、逆方向传导的窦-房、房-室、异-室(房)交接区以及心房、旁道、心室内等部位,而以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具特征性且常见......
作者:赵 刊期: 2001- 01
动态资讯
- 1 文氏型心房回波1例
- 2 不同起搏方式房室延迟优化的对比研究
- 3 食管心脏电生理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2)
- 4 巨大倒置T波电交替1例
- 5 跨越QRS波群的房室传导现象2例
- 6 缬沙坦与硝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的表达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 7 心律平的不良反应分析
- 8 Niagara瀑布样T波与交感电风暴
-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生命网”药物管理的意义
- 10 镜像右位心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
- 11 B型脑钠肽对预测心力衰竭时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 12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心电图诊断价值
- 13 心电图百年不衰,其作用从诊断向预测升华
- 14 思考心电图之78
- 15 Brugada综合征1例
- 16 运动高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 17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8 Lesson Twenty-seven Coronary Spasm:A Case of Transient ST Elevation and Syncop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ithout Angina
- 19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early acti-vation close to the his-bundle
- 20 右心前导联过早复极之ST-T改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