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5点揭秘,抑酸抗酸药这样用!
时间:2025-05-16 10:58:32
在面对胃部不适,尤其是与胃酸相关的问题时,抑酸药和抗酸药常常成为人们缓解症状的选择。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两类药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清楚关键的 5 点,让你在用药时不再迷茫。
抑酸药和抗酸药,虽然都和胃酸打交道,但它们的作用机制有着明显区别。抗酸药,通俗来讲,就像是“胃酸的中和剂”。它进入胃部后,能直接与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反应,快速提升胃内 pH 值,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常见的抗酸药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它们起效往往比较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感受到症状的改善。
而抑酸药则不同,它更像是从源头上把控胃酸的分泌。比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像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量;还有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通过阻断胃壁上的 H2 受体来抑制胃酸分泌。这类药物相对起效没那么快,但作用时间更为持久,能从根本上减少胃酸的产生,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控制胃酸分泌的情况,效果显著。
了解了作用机制,接下来说说适用场景。如果你只是偶尔出现烧心、反酸,比如吃了辛辣刺激食物或者饮酒后胃部不适,抗酸药通常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它能快速缓解当下的症状,让你迅速恢复舒适状态。但要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需要长期抑制胃酸分泌来促进病情恢复的疾病,那抑酸药就大有用处了,它能持续发挥作用,为受损胃黏膜的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
用药时机也很有讲究。抗酸药一般在症状出现后即可服用,它能迅速中和已经存在的胃酸,缓解不适。而抑酸药中的质子泵抑制剂,由于其作用机制,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在白天胃酸分泌高峰期发挥最佳的抑制效果。H2 受体拮抗剂则可以根据病情按需服用,一般也是在餐前或睡前服用,有助于控制胃酸分泌,减少夜间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说用药的注意事项。抗酸药不能长期大量服用,因为它只是中和胃酸,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铝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便秘,碳酸氢钠过量可能影响体内酸碱平衡等。而且抗酸药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如果症状频繁出现,还是需要就医查找根源原因。抑酸药虽然效果持久,但同样不能随意滥用。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影响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还可能存在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等。所以在使用抑酸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按疗程服用,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者突然停药。
无论是使用抑酸药还是抗酸药,都要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身体状况。比如有些药物可能会与其他正在服用的药品产生相互影响,改变药效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更得谨慎,要综合考虑身体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弄清楚抑酸药和抗酸药的这 5 点关键内容,作用机制、适用场景、用药时机、注意事项以及特殊考量,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它们,让胃部不适得到有效的缓解,守护好自己的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