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出版部门: 《心电与循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39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3-1377/R

邮发代号: 32-6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浙江

出版地区 浙江

订购价格 19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心电与循环杂志
  • 杂志名称:心电与循环杂志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933
  • 国内刊号:33-137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心电与循环杂志介绍

               《心电与循环》为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浙江省医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心电学、心脑血管病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前身《心电学杂志》为创刊于1982年的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心电与循环》目前为双月刊,单月20 日出版。杂志面向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工作者,报道心电图、心电起搏和电生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抗栓治疗,心脑血管影像学,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药理学、循证医学研究等。本刊设有论著、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广大心电学、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科室工作者投稿。                

本刊栏目设置
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病例分析、心脏电生理、心电图教学查房、继续教育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心电与循环杂志投稿须知

心电与循环杂志社征稿要求

  一、《心电与循环》作者署名人数和顺序以初稿为准,刊用时一般不再增减和调动。务请写明邮政编码、详细通讯地址、各位作者所在科室、第一作者科室电话、手机号和E-mail信箱。

  二、《心电与循环》投稿和修改稿投稿和修改稿要求发电子邮件。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框内填写“xx作者投稿”,修回稿在邮件主题框内写“xx号稿第x次修回”。正文(以word格式4号字体通栏录人)和,同时邮寄①单位介绍稿;②复印图,附图(必须转换成JPEG格式)粘贴在附件框内了。 编辑部寄给作者的原稿和退修函均请速寄回。稿件退修超过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三、《心电与循环》文稿请汁意标准化、规范化处理。

  四、来稿须附单位介绍信,作者单位应负责稿件内容真实性和保密审查,切勿一稿两投。已在内部刊物上发表的,来稿时须作说明。

  五、我刊已加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浙江卫生医联网。如不同意将论文编人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六、收取版面费的稿件刊用后发给稿酬(已包括网络版稿酬)。文稿刊出后,赠当期本刊每人1册,集体作者由第一作者分转。

  七、根据《著作权法》及我刊审稿情况,作者来稿在收到回执后3个月内如欲改投他刊,务请先与我刊联系。

  八、来稿如不刊用,一般在3-4个月内发给退稿通知书并退回原记录图。原稿、复印图和照片一律不退,请自留稿底。

  来稿请寄:杭州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本刊编辑部收,邮编:310016。勿寄个人。


期刊引用
心电与循环杂志影响因子
心电与循环杂志发文量
心电与循环杂志总被引频次
心电与循环杂志往期文章
  • 室性心动过速启动噪声反转功能1例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热2d入院。3年前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了心室起搏器(美国美敦力公司5076型),下限频率60次/min。入院6d时患者突发胸闷气促,测血压98/79mmHg。体检:神志清,左肺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心率快而律不齐。急诊心电图(图1)示QRS波群宽大畸形,频率约217次/min,可见心室起搏脉冲落在自身QRS-T波群不同部位上(箭头所示),部分形成融合波群。心电图诊断:阵发性......

    作者:俞晓珍 刊期: 2016- 06

  • 心室电风暴心电图

    一、定义心室电风暴又称室性心动过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2004年已有人提出电风暴这个概念,指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1].2006年ACC/AHA/ESC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h内自发逸2次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

    作者:郜玲;卢喜烈 刊期: 2012- 02

  •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郭医师(住院医师)本次教学查房为患者男性,28岁.因阵发性心悸9年加重伴持续1h入院.心悸呈突发骤止,每次持续约数min~数h不等.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能终止.心电图检查曾诊断预激综合征.超声心动描记术等检查未见异常.入院体检:BP12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徐兆龙;刘仁光;郭飞 刊期: 2006- 04

  • DDD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房室结优先功能是指通过程控或起搏器自动调整A-V间期或转换起搏模式,以保证自身窦性激动能通过房室结顺传心室以获得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的一种起搏器功能.它包括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和心室起搏管理功能(MVP)两种.现结合我们所遇到的1例病例来介绍DDD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作者:何方田;尹小妹 刊期: 2011- 04

  • 碎裂QRS波——一种预测心肌内瘢痕病变的无创新指标

    一、碎裂QRS波定义2006年Das等[1]将碎裂QRS波定义为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不同形态的QRS三相波(RSR′型)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碎裂QRS波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电图中,但少数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电图也可见碎裂QRS波.......

    作者:郜玲;卢喜烈 刊期: 2011- 03

  • 第72例--房性逸搏-夺获二联律的产生机制

    房性逸搏-夺获二联律是一种甚为少见的心律失常.1967年Schamroth报告1例,表现为窦性P与逸搏P'波交替出现.除该例和近Barthwal与Agarwal报告的1例外,尚未见其他报道.本文报告2例并阐明其产生机制.......

    作者:李兴杰 刊期: 2001- 04

  • Valsalva动作中止窄QRS波群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性,20岁。因“持续性胸闷2h”就诊。体检:血压130/85mmHg,心率160次/min,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急查心电图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嘱患者行Valsalva动作心动过速突然终止,再次行Valsalva动作后仍可中止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示QRS时间0.08s,心室率160次/min,心动过速中每个R-R之间均见P-波,R-P-间期0.......

    作者:耿学军 刊期: 2014- 01

  • 心脏电击转复对永久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及心内心脏电击转复对永久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影响.方法观察5例体外直流同步及5例非同步电击转复前后起搏阈值及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以及3例ICD使用者上述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13例均一次电击转复成功.体外直流同步及非同步电击转复后,10例中有8例起搏阈值增高(均使用单极心室起搏导线),2例无明显改变(均使用双极心室起搏导线);ICD行心内电击转复3例,起搏阈值无明显改变(患者先前植入的均为单......

    作者:祁述善;刘启明;周胜华 刊期: 2005- 01

  • 心脏自主神经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病理性增高,可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此类患者多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猝死,过去常需采用起搏器治疗.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心脏去神经消融的方法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宫鑫成;蒋晨阳 刊期: 2011- 03

  • 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方法选择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以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其中普伐他汀组30例,其它他汀组20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5d(75mg/d)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据此计算用药前后聚集率差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普伐......

    作者:郑少平 刊期: 2017- 02